学院信箱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 页 学院概况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教学科研 专业设置 招生信息 就业创业 学生工作 党建文化
学院概况
快速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学动态
建设大学文化 创新高校德育
浏览次数:806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高校德育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美国文化学者拉里?萨姆瓦提的观点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他认为,大学文化是生活于大学这一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中的社会群体在其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他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的整合体。由此可见,大学文化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在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大学文化发挥着精神引领、价值导向、人格定位等重要功能。在精神引领方面,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大学师生以知识展开的学术、管理、服务活动中形成的整体精神面貌,它崇尚学术的理性品格,追求理想和实现人生抱负的人文品性,追求真理和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勇于质疑、挑战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民族精神和独特个性,对大学生形成应有的精神品性起着引领的功能;在价值导向方面,大学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体系激励着师生对人生价值的探求,营造着大学的价值与品位;在人格定位方面,大学文化把理想人格定位于某种范型或形态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是大学主体文化心理的展现,大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所欣赏的理想人格范型,对他们人格的完善有内在的吸引力,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多维度特性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要按照大学文化建设多维度的规律,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四个维度。

  精神文化是深层维度的文化。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具有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知等涵义,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规范体系,具体表现为大学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事实上,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在表述上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体现了大学的办学传统、价值取向与精神尺度。

  物质文化是表层维度的文化。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有校园环境、人文景观、教学设施、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表现形式,是大学长期建设的物质成果,也是师生长期劳动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大学历史、传统、特色和价值。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使校园的物质形态都能体现其特有的大学文化信息,赋予物质形态以文化的韵味,形成特色浓郁的文化氛围。

  行为文化也是表层维度的文化。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与社会大众群体行为文化相区别的特殊文化魅力。大学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并存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应当具有一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

  制度文化是中介维度的文化。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具体化,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规则,表现为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习惯,约束着大学的办学行为,又为大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条件。规章制度是大学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对其它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都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积极探讨高校德育创新有效途径

  大学文化与高校德育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大学文化建设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模式和德育内容的有效途径。

  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本质、价值的基本观念,是德育工作的理论先导。理念创新会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导致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方法的改革。德育的地位和效果是靠德育的科学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就是要从强调德育的社会需求转变为强调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统一,从用单一标准和模式教育学生转变为促进德育的个性化,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从自我封闭转变为全面开放和渗透,重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提炼历史传统,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现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创新高校德育目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高校德育的创新,就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积极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高校德育根本目标的确立,是对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高校德育目标的创新,是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价值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追求。在德育目标上,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要借助人的活动并在已有的社会关系、文化成果基础上进行,高校德育的使命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发展。高校德育要为人的活动提供可行的价值规范体系,提供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尺度。

  创新高校德育模式。高校德育存在氛围型、情感型、沟通型、服务型、人格型、理解型、立体型等德育模式。其中,比较常见的德育模式是氛围型、沟通型、服务型、立体式等。氛围型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情感型是重视学生情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感交流增强教育实效的德育模式,沟通型是在平等交流沟通中显现德育效果的模式,服务型是通过优质服务、服务育人的德育模式,立体式是根据德育目标、时代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采取的立体式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就是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德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各种德育模式,创新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模式。

  创新高校德育内容。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创新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本领,它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创新能力以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宽广的知识面为基础,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高校德育的内容,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增强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结合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现实,积极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把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德育为先。高校要积极构建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渗透于大学文化建设乃至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王守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院长信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  诊改复查专栏
版权所有: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皖ICP备1400046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87号
院办公室:0551-65335807 招生办公室:0551-65319638/65335652 传真:0551-65313862 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888
您是本站的第 72933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