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部门介绍 时政要闻 思想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规章制度 学生管理 团  委 学生资助 留言簿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青年服饰现象探讨
浏览次数:4748   发布人:xsc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字号

    摘  要:从青年影响服饰潮流的着眼点出发,认为青年不仅是服饰流行的追随者和创造者,而且是服饰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进而从服饰现象对青年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服饰上的“哈韩”、“哈日”现象及“动漫”现象等,与青年的崇洋心理、西化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分析,认为要把服饰文化作为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和本土艺术,赋予中国服饰更多的“中国气派”,希望中国青年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服饰文化。
       
关键词:青年  服饰现象  心理  对策

                                      引  

       服饰是时尚的中心,而青年总是与时尚有着不解之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新的传媒和通讯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对时尚的需求和认同,正呈现出“花开多面”的现象,体现在服饰中尤为明显。服饰上的“哈韩”、“哈日”现象及“动漫”现象等,都是当代青年在追求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多变的心理。
  青年服饰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因此,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服饰文化,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一、青年影响服饰潮流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追求美作为人的天性延续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喜爱偏好,通常就会形成不同的服饰风格。青年和服饰密不可分,教育引导青年,不能忽视服饰文化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服饰文化的创新活力。在现代社会,服饰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服饰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青年。服饰文化构成了青年成长和生活的重要环境。
  服饰文化鲜明地反映着青年的特点。青年往往喜欢鲜活精彩的事物,渴望了解外界信息,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善于模仿吸收,敢于大胆创造。服饰文化求新求变求异的特征,与青年的特点高度协调。青年中的很多现象和服饰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的活力、青年的创造、青年的个性在服饰中展现,青年的追求、理想和情操在服饰中反映,我们引导青年在服饰文化的展示和创造中学习、创新和奉献,在服饰中释放青春活力、展现青春风采,把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出来,用自己的双手裁剪时尚之衣,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服饰文化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表现,容易被青年接受,在青年中有广泛的感召力。青年不仅是服饰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更是服饰文化的追随者、受益者。一方面,服饰文化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其保持着永远的生机和活力,直接辐射和影响着青年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服饰文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不断完善了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文化产业的繁荣,对塑造科学、积极、向上的民族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服饰文化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一)青年是服饰流行的追随者和创造者
  (1)服饰影响青年。服饰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事物的不懈追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服饰是社会生活中普遍流行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往往是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的事物,反映人们对完美境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服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思想、情感、生活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成为整个人类文明演进中异彩纷呈的重要方面,预示着社会未来发展的某种趋势。
服饰构成了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服饰的流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的变更,从人们言谈举止到争先恐后的行动等,无不渗透着服饰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传媒高度发达,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外来品牌大量涌现,服饰已经构成了青年成长发展很重要的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
  服饰影响青年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生活娱乐方式。服饰一旦形成流行,就会对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吸引力。青年对服饰的吸引力更是无法抗拒,是受服饰影响最深、最大的群体。这是全世界青年所共有的现象。服饰刺激了青年的文化消费欲求,主导了青年的审美情趣。在青年中普遍流行的服饰实际上是体现了青年的一种认同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服饰特别是青年服饰呈现全球同步性的趋势。服饰已经融入到青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青年普遍的交往娱乐方式和生活生存方式。
  (2)青年引领服饰流行。青年对服饰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是服饰的追随者。服饰上体现出的求新求美求异的特点,与青年追求新鲜事物、渴望发展个性、展示青春自我的内在需要相一致。追求服饰、追逐流行成为青年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使得新的服饰现象一般总是最先在青年中发端、扩展和兴盛,然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这是服饰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越是新奇、越是美丽、越是个性化的服饰,就越能得到青年的认同。青年与服饰的密切度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群体。正是朝气蓬勃的广大青年对服饰的热情参与,推动了服饰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青年对服饰有着强烈的需求,是服饰流行的推动者。服饰流行很重要的一个动力,来自于青年的文化需求和消费。现代社会,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信息消费低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青年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青年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和巨大消费,是刺激服饰流行的重要动力,以至于诸多文化产品的设计、文化市场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要紧紧围绕青年群体的需求变化来紧跟服饰潮流。可以说,青年是整个社会消费的领先群体,总是新产品的大胆实验者、新款式的最先接纳者、新消费方式的积极推进者。青年也越来越被认为是最易接受服饰流行的群体,被看作是服饰流行的代言人。
  青年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活力,是服饰流行的引领者。青年创造服饰,青年制造流行,青年引领潮流。在创造服饰方面,青年有着独特的天赋。风靡一时的“朋克”风,由青年演变为着装上的流行;青年中盛行个性、自由、宽容、创新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群体的共同追求。纵观近年来世界服饰流行脉络,全球出现的几次影响较大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消费流行,都与当代青年这一主体性参与和作用息息相关。比如,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兴起的雅皮士时尚,90年代出现的回归自然、节俭环保的生活时尚,其倡导者和践行者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青年。“泡吧”、听音乐会、开“派对”、做健身运动、做美容、周末度假、自助旅游等等,均成为当代青年追求的休闲生活方式。可以说,站在时代浪尖的青年,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品味和视角,做流行服饰的首创者和倡导者,扮演着服饰流行引领者的独特角色。
  (二)青年是服饰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服饰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最具时尚性和流行性的文化形态。因为地理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而形成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别,反映在服饰上,其形式和风格各异,所以服饰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在服饰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体力、精力,还是知识、技术,青年都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作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青年本身就蕴涵着改革现状、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内在欲望和冲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掌握着开启未来的钥匙,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青年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的动力源。“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推而广之,当代青年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是传播服饰文化的生力军、突击队。当代青年想象力丰富,理解能力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提高,加之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中传播知识的渠道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知本”的所有者,显示着当代青年在服饰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在社会心态的转变中,当代青年是先锋队,是服饰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心态状况和精神状态对全社会心态的转变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他们是这一转变的先锋队和领头雁。当代青年多元、务实的心态是对现实生活各种事物评价取舍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的反映。同时,这也表明他们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积极调适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在人们生活形态的变革中,当代青年是模范。人类的生活形态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当代青年的生活形态也存在着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鲜明特点。有研究表明,在20世纪青年生活形态发生整体迅速变迁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青年在对服饰文化的创造方面也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因为服饰不仅具有历史、思想、情感的特征,而且包含了哲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念和知识,同时还凝聚诗歌、绘画、书法、篆刻、雕塑、音乐等文化样式,多角度地折射社会背景、历史传承、法律制度、人文风俗、宗教意识、价值观念、经济水平、技术制造、艺术表现、审美观念等等。可以说,服饰所展示的文化综合性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需要青年不断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充实。
  二、服饰现象对青年心理的影响
  (一)20世纪服饰发展轨迹与青年成长
  20世纪中国的服饰文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经历。除了承继一贯的传统轨迹外,国人服饰尤其是青年服饰在改革与创新的旗帜下悄然开放。
解放初期,受苏联服饰思潮的影响,男士“伊凡诺夫”式的鸭舌帽、立领“哥萨克”式小偏襟衬衫,女士“娜塔莎”式大花“布拉吉”、灰布卡其列宁装成了“时髦”的代名词。所谓列宁装,实际上就是西服领双排扣斜纹布的上衣。有单衣也有棉衣,有的加一条同色布腰带,双襟中下方均有一个暗斜口袋。就是这样的服饰样式,在当时被公认为是最典型的。只要穿上这种“苏式”服装,就显得既形式新颖又思想进步。
  60 年代,原本单色的服装稍稍呈现出一点杂色,这在总是激情浪漫的文艺团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同时中国服装也总算是走近了张扬个性的时期。但很快,随着“文革”的兴起,中国服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被淹没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
       70
年代初,中国服装被老外戏称为“灰蚂蚁”和“蓝蚂蚁”。这一方面说明了服装色彩的单一,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服装款式的雷同。记得国内也有记者曾把此时期的着装形象称为“出土文物”,指的是劳动妇女黑黝的皮肤配上灰色、咖啡色的服饰色彩,穿着起来就像刚出土的文物一样,所以才有了这个“雅号”。 1978年,中国服装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重大转折,从单一走向多元,它经历着改革前的剧烈阵痛。80 年代,是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由于西方欧美国家在思想意识上的开放,女性内衣的出现,标志着女性已在封建传统习俗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她们希望自由发展,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身体上,整个西方服装业迅速的发展。这也同时带动了中国人在思想上和着装上的解放,使得中国服装也首次引进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踩蹬裤、牛仔裤、直筒裤、牛筋裤、嗽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袖、皮大衣、西装、晚礼服、休闲装、喇叭裤、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这些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卷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争议着、新旧杂陈,确实令人措手不及。据说踩蹬裤是最早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的服饰样式,它也一度大规模得泛滥流行着,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菜市场监工的老大妈,几乎人人都具备这样的裤种。到后来,踩蹬裤被弃置一旁,无人再去问津。但是,它的功劳不可辱没,不管怎样,它算得上是千篇一律女性服装的最初反叛。此外,喇叭裤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种服装,它的大肆繁衍及迅速流行的确令人瞠目结舌,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喇叭裤加长发带蛤蟆眼镜的男青年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名词。通过关于喇叭裤的功与过、罪与罚等问题的探讨,人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张扬个性、尊重自我的年代。那种千人一面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90 年代,是中国服装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更注重追求个性。那种由一个设计师、一种风格统领十几年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以服装为主流的时尚变得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切不单单是鱼网装、透明装、露肚脐装、及内衣外穿、半袖衫穿在长袖衫外等服饰现象所能涵盖得了的。紧接着,牛仔装这一西方服装概念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来。经过不断的熏陶和磨蛎,人们独具慧眼,能清晰地辨认出 GUESSMARLBOROWEERSAGEPORTS ESPIRIT 这一类顶尖世界名牌。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购买服装时也越来越出手不凡,可以花近万元买一件皮衣,也可以用上千元消费一件西装,为的是与众不同、标装立异、穿出档次出品位。服装的概念已失去了原有的固定框架,也不再拘泥于遮羞御寒甚至美观等几项简单的内容,它几乎变成了某种时尚的代言人及某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宣泄。着装以言志,这是20世纪末中国服装的另一种现象。
  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面对国际大潮,更要发扬文化传统。现如今,中国的对襟小袄、美妙的前襟曲线,自然的散花与富有寓意的吉祥图案,还有那弧形的下摆,土气可人的蓝印花布,正在被世界装苑作为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时装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的服饰文化将被传遍全球,东方衣冠大国将重新崛起。
  其实,当代中国人着装观念改变还体现在强调着装的场合性。现在,人们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反中国人传统道德观念。社交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人们根据场合穿着与打扮。人们精心选择与各种社交场合相适应的服装,使个人的审美意向、兴趣喜好以及环境需要凝成一体,相映生辉。目前,国内掀起的晚礼服热,吸引了大部分热衷于社交生活的人们。
    再次,当代中国人着装意识改变的显著特点是开始注意着装的整体性。从人体的头部到足跟,从内衣到外套,不仅考虑服饰色彩搭配、服装面料质感与光泽的配搭、服装款式与服装风格的整体统一,而且善于考虑发式、脸部化妆、服装配件等凡是跟人体装备有密切关系的附件的整体完备与协调性。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当今我国的服装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在着装观念和着装意识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不懂得如何去穿,到现在在着装上的讲究,注重自我的形象和品位。看来,服装对人的生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不能够缺少的物质之一。时至今日,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二)服饰上的“哈日”、“哈韩”现象与崇洋心理
  记得美国的《新闻周刊》曾以《怎样彻底酷起来》为题,给亚洲的新生代画了一张像:像上的妙龄女子,染了一头红白黑相间的头发,颈戴项圈,鼻串鼻环,耳挂耳环,腕缠念珠,脚踏新式滑板车,腰悬玩具似的手机,身穿黑色背心和多袋工装裤,手提“溜溜球”,脚踏松糕鞋……活脱脱一副日韩时尚尤其是“韩流”的最佳范本。此画像的出台也昭示出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亚洲的青年一代在着装形象的选择上已完全被日本、韩国“哈”上了。这当然也包括中国青年。对此类人物,专家冠以“哈日族”、“哈韩族”称谓。所谓的“哈日(韩)”族就是对中国年轻人盲目追随日韩饰物、日韩音乐、日韩剧集的称谓。其实“哈”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意指“非常想要得到,近乎疯狂程度”,像“我很哈你”,就是代表“我疯狂想要得到你”,指的是盲目崇尚、追逐、模仿日本时尚的流行文化。“哈日”一词,本是闽南方言,意思是被太阳光毒晒中暑,意指中了“太阳毒”。据统计,在中国青年中,一半以上的青年承认外来文化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近一半的青年认为自己“更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这其中,服饰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表现形式,为青年们所极力效仿。他们对日、韩流行趋势的把握不是简单的一个“像”字所能概括的,而是骨子里彻底彻尾的崇尚。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版权所有: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工作网  邮编:230031
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888号  信箱:xsc@163.com  电话:0551-5335625  
皖ICP备1400046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