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部门介绍 时政要闻 思想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规章制度 学生管理 团  委 学生资助 留言簿  
思想教育
理论学习
国防教育
安全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思想教育
艾滋病概论
浏览次数:2670   发布人:xsc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7日  【字号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T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AIDS是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本文将从艾滋病的发现、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及现状等多个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发现

在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这些死亡的年轻病人共同的特点是严重免疫功能缺陷。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把这类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英文简称为 AIDS,国内 1986 年以前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该命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此病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忽视了其他传播途径,故改名为“艾滋病”。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议上,正式将导致艾滋病的这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LAV/HTLA-II。1985年6月更名为HIV。在第39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即以HIV 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艾滋病被称为“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二、艾滋病中医机理及病原简介

艾滋病的病因非常类似于温病学家所提出的“杂气”,也类似于其他医家所说的“疫毒”、“瘟邪热毒”、“湿热秽浊”等。艾滋病具有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病情复杂,传染性和流行性强等特点。艾滋病前期,以发热、痰核凛病、咽痛、皮疹、腹泻、口干、搜黄、舌红、苔厚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即呈现一派温毒或湿热秽浊之邪致病的特点,故认为多属于瘟疫的范畴。因其潜伏期长,艾滋病前期发病呈现由里及表的特点,故艾滋病属于伏气瘟疫3。

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病,它的病因在传统医学范围内并不能完全解释,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传统医学是我们研究新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一种新发病它应该有其特定的致病病因、发病机制及规范化的诊疗标准。根据现代开展的循证医学的要求,疾病的诊断、治疗标准,疗效、转归判定标准等都要以临床试验研究为证,这就对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及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中医药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制定中医诊疗标准及进行中医标准化研究过程中,既要以循证医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又要注重中医特色,制定符合中医药理论及实践的诊疗标准21。

从西方免疫学上来看,艾滋病是由于人感染了 HIV 病毒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引起的。HI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慢病毒(lentivirus)亚科,HIV分为HTV-1型和HIV-2型.世界各地的AIDS主要由HIV-1型引起,HIV-2型在西非洲呈地方性流行。

因为HIV-1 前病毒共价地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故在宿主基因中稳定存在,并可复制传入子代细胞DNA中。整合的前病毒可以长期结合于宿主细胞基因中,并可以长期潜伏下来,或者病毒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通过性途径传播时,HIV 最先感染人的树突状细胞(DC),和树突状细胞的DC-SIGN结合,DC-SIGN是四聚体膜蛋白,末端有植物血凝素连接区,HIV 通过细胞膜DC-SIGN糖链相互作用和DC-SIGN结合,带有HIV的树突状细胞,在淋巴结内感染表达CD4和辅助受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称为顺势感染(infection in cis),也可以通过DC将HIV 提呈给邻近表达CD4 和辅助受体的CD4*T细胞,则称为反式感染(infection in trans)。

HIV 能耐受低温而对高温敏感,煮沸可迅速灭活,室温下液体环境中HIV可存活 15d,被HIV 污染的物品至少3d内有传染性,液体中的HIV 加热56C10min即可灭活,干燥状态下外界蛋白质对HIV有显著保护作用,真空冷冻干燥的血制品加热68℃72h才能保证所含HIV 被灭活。HIV 对甲醛、戊二醛、乙醇、卤族化合物敏感。37℃时,以下消毒剂处理10min可灭活HIV,常用的消毒剂如 70%乙醇、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均能灭活病毒。消毒效果受以下因素制约:温度、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病毒数量、病毒株别、有无其他蛋白质及杂质。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以下这些是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及性乱交者(如妓女和嫖客)、静脉吸毒者、血友病者和多次输血者、已感染HIV 人群的性配偶及所生的婴儿。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任何能够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HIV的可能。流行病学调查证实,HIV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1、性接触传播:它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欧美国家早期是以男性同性恋为主,非洲主要是经异性性传播,亚洲初期以外来输入感染为主,但目前经异性性传播已成为世界HIV 流行的普遍规律。据WHO 估计目前全球 HIV 感染者中,占3/4 是通过异性性接触而感染。专家们认为今后该途径所占比重还会逐年增加。如非洲卢旺达妓女带毒率达 80 %,嫖客带毒率为28%。泰国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其HIV 感染曾以每年510倍的速度递增,其全国妓女平均感染率为30%,妓女阳性率最高省份为67%,男性性病人中最高阳性率为45%。鉴于性病感染人数的多少是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性病感染人数正逐年增加,故我国对性接触传播要高度警惕。目前从我国周边国家看,如泰国、印度、缅甸近年都以异性性传播成为HIV 主要感染途径(5)。

2、血液传播:(1)静脉注射: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2)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 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90%。(3)献血员感染的传播:不规范献血,主要原因是献血过程消毒不严格,特别是单采血浆后血细胞混合回输,造成献血员感染。(4)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

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 或不慎被污染 HIV 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0.5%。

3、母婴传播:感染HIV 的母亲可经子宫内或分娩时和产后致胎儿或新生儿受感染。据WHO 统计.约50 %感染HIV 的母亲经上述途径传播给其婴儿。国外报道7例患艾滋病的小儿,一般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感染了HIV,认为这与子宫内和围生期感染有关。在非洲和美国已证实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哺乳传给其婴儿(5)。

四、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感染HIV后,历经急性感染期、隐匿感染期、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相关症状期、艾滋病期5个阶段的漫长病程。特别是隐匿感染期可持续2~8年,此时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隐匿漫长的病程,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艾滋病作为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亦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诊断艾滋病有以下要点:

1、重视流行病学中

艾滋病为经血传播的疾病,以性传播、静脉注射药物或血液制品、母婴传播为主要途径。因此,注重可能受感染的流行病学史十分重要。很多HIV感染的病例,都是临床医师通过认真的询问有关病史,进一步经实验室检查而获得诊断。由于患者可能有意地隐瞒重要的暴露感染史,医师问诊的技巧和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2、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HIV感染后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临床医师必须高度警惕,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以免误诊和延误病情。如临床发现如下一些症状应高度怀疑艾滋病,具体包括:持续发热超过1个月: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10%;持续腹泻超过 1个月:反复发生的皮疹及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如同时有输注血制品史,性乱史或患有性病,静脉药瘾史,则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尽快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3、实验室检查为确诊依据

艾滋病为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学检查。艾滋病的病原HIV在体外分离培养十分困难,H IV 感染的确定主要根据血清学试验检测其抗体和抗原。采用ELISA或其它方法测定HIV抗体,是诊断HIV感染的初筛试验。由于其敏感度高面特异度低,阳性结果尚不能作出诊断结论。此时可再重复检测或进一步作免疫印迹法确证试验。该试验将艾滋病相关的病毒抗原先吸附于纤维薄膜上,再与患者血清反应,最后检测出现的阳性条带。如出现对p24、gp41、gp120及p160中任2条阳性条带,即判断为阳性结果。由于免疫印迹法检测成分包含了HIV 包膜、核心以及多聚酶抗原蛋白的组分,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性。血清学试验对抗原的检测(主要是 p24 抗原),则是在急性感染后的窗口期,HIV抗体阴性时,惟一的确定感染的方法。血清学试验对确定HIV感染是决定性的,因此,对结果的判断应十分慎重。

4、病情判断

艾滋病病情的判断,主要是通过血中HIV 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确定。病毒载量常用实时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测得的病毒载量与病情有明显相关关系,并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考核指标。CD4*T细胞是HIV攻击的靶细胞,它的数量减少常与病毒载量高相关。除直接反映受病毒攻击破坏的情况,还反映了免疫系统受损的程度。因此,CD4*T细胞计数是反映艾滋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在CD4+T细胞减少和免疫受损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多种感染(主要是机会性感染)和各种肿瘤。

文章来源—道客巴巴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版权所有: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工作网  邮编:230031
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888号  信箱:xsc@163.com  电话:0551-5335625  
皖ICP备1400046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87号